5月10日-13日,“拉美文化周”系列學術研討會在閔行校區舉行,來自巴西、阿根廷、美國等國家的學者嘉賓和我校相關院系的師生匯聚一堂,就“拉美的政治困境”、“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媒體”以及“中國和拉美的城市與現代性”等話題展開了積極而熱烈的討論。
校黨委書記、哲學系教授童世駿出席了5月10日舉行的首場研討會並發表學術評論。首場研討會的主題為“拉美的政治困境”,主講人是任教於紐約大學布宜諾斯艾利斯分校的Martin Sivak教授。作為一名學者和資深記者,Martin Sivak教授最近的一部作品講述的是玻利維亞前總統、拉美第一位印第安裔總統Evo Morales的生平。演講中,Sivak教授從當代玻利維亞的政治出發,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目前拉美政治的困境。巴西門德斯大學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長Enrique Larreta教授、我校政治學系教授Greg Mahoney、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Horacio Ortiz以及歷史系、西班牙語系的師生出席了此次研討會並進行了熱烈討論。
我校舉辦“拉美文化周”系列學術活動
校黨委書記童世駿出席首場研討會並做學術評論
5月12日,以“全球化與地方化的媒體”為主題的第二場研討會舉行,三位演講者從不同角度闡釋了他們對於媒體的認識。來自阿根廷的Martin Sivak教授以阿根廷的“媒體戰爭”為切入點,分析了拉美媒體集團與國家政府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巴西門德斯大學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長、全球化研究專家Enrique Larreta教授以“媒體與通俗劇化的想象”為題,基於全球化和拉美本地的實例,討論了當代政治受媒體影響日益娛樂化、通俗化的趨勢。我校政治學系吳冠軍教授從當代中國現實出發,就“壯觀時代中的媒體”這一話題,對媒體的本質和消費主義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中外學者進行熱烈討論
5月13日,第三場研討會活動在閔行校區圖書館舉行,主題為“中國和拉美的城市與現代性”。四位主旨發言者從不同角度出發,探討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拉美城市的變化及其折射的現代性問題。在“巴西利亞和天安門廣場:十大建築與跨國界的現代性”中,美國萊斯大學人類學博士王菁通過比較中國首都北京與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指出了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在現代性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我校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李麗梅以“中國城市後改革時期的居民分化”為題,從社會學角度考察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發展當中有關居民分化的城市化問題。定居於阿根廷的美國作家Maxine Swann則從文學作品出發,分享了不同作家對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認識。最後,我校政治學系主任劉擎教授以“對球速化城市的反思”為題,以全球化的上海為例,為整場活動做了精彩的總結發言。
城市與現代性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部分人員合影
此次活動得到了阿根廷駐滬總領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阿根廷駐滬總領事Martin Rivolta、文化領事Javier de Cicco等在拉美周活動舉辦期間訪問了我校,副校長梅兵會見了總領事一行。梅兵對Rivolta一行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感謝阿根廷駐滬總領館對我校拉美周活動的支持和重視,她希望阿駐滬總領館今後能進一步促進我校與阿根廷高校建立正式的合作關系。Rivolta總領事表示,阿根廷人民和政府一直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抱有強烈的興趣,雙方在文化和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有許多值得挖掘和拓展的方面,這次華師大的拉美周活動為拉美和中國學者面對面交流建立了橋梁,希望今後中拉學者能開展更多此類活動,阿駐滬總領館願意為此牽線搭橋。
副校長梅兵會見阿根廷駐滬總領事一行
今年正值中拉文化交流年,此次拉美文化周學術活動是我校第一次舉辦與拉美研究相關的大型學術活動,這對我校師生了解拉美政治、歷史、社會、文化等方面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對我校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交流球速化水平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我校與巴西門德斯大學在原有的學者交流基礎上於2015年初建立了正式校際關系,旨在共建拉美文化研究中心,在政治、歷史、社會學、哲學、文化研究等學科開展跨學科研究。
圖文|劉金玉 球速交流處 來源|球速交流處 編輯|呂安琪